中国房价死守不降 19个理由简明说真相(5)

扫描到手机 全国楼市 来源:互动房缘网 发布日期:2014-09-03 10:40 字号:T|T

摘要:取消限购又如何,房价就是不降! 楼市政策组合拳综合调控楼市之后,全国百城房价仍不见下跌。在CPI一路高涨,各种生活物品价格不断涨价之时,普通民众只能感慨,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见涨,调控调控,房价为何越调越高难以控制呢?高人解释说,房价不可能下降有N个无以辩驳理由。

媒体捕风捉影、大肆宣杨,搅混一池清水

房价上涨过快,媒体负有不可推卸责任。且不说国家稍有动向,就借题发挥,大肆炒作,唯恐天下人不知。当然,报道政府政策举措是没错的,但媒体往往不是报道那么简单,而以大篇幅、大版面进行连篇累牍式的宣染,还请来各路专家解读,本来是一项很平常的政策,经媒体这么一折腾,便弄得满城风雨,人人嘘唏不已。

媒体喜欢把目光投身那些有点名气、喜欢自我炒作的行业人士,比如任志强、潘石屹之类,只要他们稍一张嘴,媒体就一窝蜂路着上,不惜版面为其摇旗呐喊、擂鼓助阵。某个有点名气或者实力较强的房企降价或者涨价了,这原本就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是市场营销手法,压根就不值一提,可是媒体却当成新闻焦点,洋洋万言进行讨论点评,硬是用高射炮打蚊子,弄得全国上下炮声隆隆。

媒体具有舆论导向作用,能直接影响公众,媒体如此炮制,天下太平就成天下大乱了。媒体成了房价上涨吹鼓手。 

政府调控不合理,变相助涨房价

面对房价直线上升局面,面对百姓对房价过高抱怨,政府只得出面实施调控,然后政府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行事方式是,等出了问题才去补救,而没有在事前拿出一整套管理规范方案,总是在穷于应付,当房价高了,就调控一下,房价相对稳定了,就置之度外,这种行事管控方式,只会推房价,因为政府不是制订了一整套系统方案,而是临时加以调控,每次一调控,就把房地产推向了风口浪尖,将房地产从幕后拉到台前亮相,这能让房价下降吗?因为政府隔三差五地调控一下,弄得全民都在关注房价、讨论房价,这一关注、两讨论,房地产自然热度不减,并且还会不断升温,热起来了,价格没有不涨的理。当人们天天都在喊声“提高妇女地位”时,“妇女地位”就显然没有提高,而当人们不再喊时,妇女地位就已经提高了。当一万个人、十万个人、百万个人、千万个人、亿万人都在关注某个人时,这个人想不出名都难,出名,身价能不暴涨吗?

经济高速发展,享受意识增加,导致房屋居住时限短而加大市场需求空间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发现一套房子,通过在住了七至八年后便会换新房,这也就是说,一个人(家庭)在买了一套新房子后,七八年后,又成了业主,其中还附开投资炒房不说。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经济快速发展,百姓的享受意识得到加强,住了七八年后,新房就成旧房了,人们便再次换新房。加上城市以摊大饼的方式快速扩张,即使你不换,可能也会在城市发展中被新规划拆迁。现代社会,指望一套房住几十年,是很不现实的。这从某个侧面,加大刚性需求。

腐败性需求拉高房价

所谓腐败性需求,就是那下政界官员、公务员因腐败而收入丰厚,在三四线城市,许多居民几乎都买不起房,附了那些做生意做得比较好的以及企业老板,三四线城市的白领收入有限,仅靠工资很难在短期内买得起房,据了解,在三四线城市,大部分都是公务员、文教卫系统在买房,这些人为什么买得起房?光靠工资收入,也同样买不起,但他们却成了买房的主力,从表面判断,只能说是腐败致富,一些人通过腐败积累了不少财富,这些人不但买一套,而且买两套三套甚至更多,这种腐败性需求,无疑带动了房价的上扬,他们为高房价做出了较为明显贡献,要真正降房价,打击腐败性需求,可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