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顶层设计先出台(2)
扫描到手机
业界观点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布日期:2014-05-28 08:32
字号:T|T
摘要:京津冀区域经济概念提出已有近30年的时间,但地区协同发展一直步履蹒跚。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重要讲话并提出明确要求,这意味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协同发展迫切需要顶层设计
● 制定整体规划、成立三省市之上的协调机构
● 尝试建立京津冀三地统一的首都财税体制
● 要真正“破冰”,要在“改”和“转”下功夫
● 建议将京津冀作为体制改革的试验区
《证券时报》记者: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个大命题,在您看来,破解京津冀协同发展这道难题的关键是什么?
马晓河:按照近期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有关提法,京津冀地区在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等方面要建立城市群联动,在此过程中,重点建立城市间协调管理机制,包括市场和政府间的协调。
具体而言,京津冀或许可以借鉴法国巴黎城市群的相关做法。该城市群覆盖了8个省,并建立了协调机构,该协调机构掌握了一定的公共资源,以协调城市群和地区之间的公共服务、公共设施。
京津冀是否也可以建立类似的机构?该机构应该有一定的权力,是实的,而非虚的,如可以制订三地的相关发展规划,协调产业之间的合作分工、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事情。现在北京和河北之间的发展“鸿沟”相当明显,其重要原因就是行政分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大。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协调机构和协调机制一定要做实。
周立群: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个大命题,要真正“破冰”,要在“改”和“转”下功夫。所谓改,就是改革。要从根本上改革和阻碍协同一体化发展的体制障碍。企业竞争发展需要在一个大足球场,需要资源和要素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顺畅流动和配置,区域市场的分割、要素流动的瓶颈是我们要破的、要改的。通过改革尤其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来推动协同、支持合作是协同发展关键。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尤其重要,要放开对企业的种种束缚、打破阻碍要素顺畅流动的樊篱。我们看到,长三角、珠三角发展快于和活于京津冀,在前两个经济区域,这个阻力相对较小。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政府权力下放的问题,涉及到政府政绩评价和发展成果考核评价等一系列改革。所谓转,就是转变发展观。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不能将眼光仅局限在本省、本市范围内。以前搞建设论发展,是“自种自家田”、“自种自收”,今天则要求我们的发展思路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解决这一问题涉及到多方的利益,需要的不仅仅是改革的勇气和魄力,还需要改革中协调利益的艺术。
还想强调的是,由于京津冀是中国行政区划中最具有特点的一个区域,因此,京津冀整体协同发展需要顶层设计,这极为重要,否则会有很多难题破解不了。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国家发改委制定出台长久的整体规划,以保证地区的持续发展。二是一定要成立三省市之上的协调机构。协调机构可有两种路径产生,如长三角是自发形成,还有就是利用政府的权力自上而下的形成。我希望在京津冀能用两种形式结合产生协调机构。
管清友: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几个问题需要尽快落实并落地。
首先,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在我国现行行政体制下,领导人推动,专门机构协调督促落实还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综合考虑改革与发展的多方面因素,中央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京津冀三地领导参加。可仿照西部大开发办公室的经验,作为非常设机构,办公室在完成历史使命后予以撤销。
其次,充分发挥规划的作用。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要制定短、中、长三个时间层次的规划,明确协同发展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短期规划建议与“十二五”规划衔接和匹配,并纳入“十三五”规划,保证进度统一,并在2014年年内推出短期规划,明确思路,引导预期,形成共识。短期规划线条可以粗,但思路必须明。
再次,充分发挥改革的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建议将京津冀作为体制改革的试验区,全国性的体制改革可以在这一区域先行先试。中央应给予京津冀更大权限,鼓励京津冀在财税、金融、户籍、社保、教育等方面做更多探索,迈出更大步伐,打造新时期的经济特区,为下一步改革积累经验、创造条件。这势必也将极大鼓舞国人的士气,增强对改革的信心。
张贵: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大的制约瓶颈,是没有构建成一个富有活力、统一性、区域性市场。表现为生产要素只能为地方服务,不能为区域服务,不能自由流动和迅速集结,生产活动不能对接协作,更不能互补互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四个:体制机制束缚经济发展,地方保护严重;国有企业占比比较大,民营资本比较少;特大企业比较多,中小微企业比较少;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区域性的市场游戏规则。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现有体制和机制束缚。
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要加快体制改革。一是改革财政税收体制,目前在分税制下,地方只为一方谋福利,为此,加大投资、争项目,增税收,这是无可厚非的。至于改革的方向,我们不妨大胆做些尝试和突破,尝试建立一个京津冀三地统一的首都财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各地不必为哪个企业到哪注册、在哪设分公司争论不下,而是尊重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做选择。政府的任务是要提供好的公共服务、搭建好的平台、营造好的环境,尊重市场的选择。当然,为了保证首都财政的实施,还要进行第二方面的改革,即行政考核体制改革。这涉及官员的考核、评价、擢升等,涉及到组织部等多个部门。在对官员的考核中要增加对经济转型、教育的关注,贫困人口、福利等方面的指标,这样地方官员就会真正考虑到当地的民生、社会的良性发展,而不是只是单纯地引项目、拉企业。
应该尽快出台“三规合一”的整体规划,包括发改委负责的宏观发展规划,国土资源部的国土规划及住建部的城镇规划。整体规划中有关项目规划至少要明确设计到京津冀一省二市、包括河北的11个设区市这个层面,要明确各个地方的功能、产业定位。此外,还需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作为保障,这个组织机构要足够权威,权力要足够大。
三地要学会换位思考
● 京津冀地区间在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方面落差很大
●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整个地区的要求是“减法”、是疏解功能
● 各地要跳出当前各自的利益,从区域内角度通盘考虑
相关阅读
-
支持 0票
-
无聊 0票
-
努力 0票
-
雷人 0票
-
愤怒 0票
-
难过 0票
-
格瑞地板总裁签售...
[详情]
- 格瑞地板 5.1活动
- 胜女时代,自己买房做女王!
- 2015我要买房
- 互动房缘网400服务电话一览
- 返乡置业 大保定规划那么好 我想回家看看
- 他们都要老了 感恩节 帮父母选一套房子
- 逃离北上广,做潇洒保定人
- 投资保定商业写字楼,坐等升值高回报
- 光棍节如何脱光?“房”手一搏吧!
- 1保定6月9宗地块低调入市 334.9亩地总吸金6.4亿
- 2勒泰中心将落户保定南市区 40亿打造商业地产
- 3保定均价5500元以下楼盘大汇总 最低3字头
- 4京津冀协同规划方案7月出台 无“副中心”说
- 52014年保定上半年获预售证楼盘概览
- 6京津冀一体化规划将出台 高点击率楼盘集锦
- 7保定一楼盘2006年预售至今未盖 20名购房人起诉
- 8购房首选大产权 70年产权优质楼盘一览
- 9保定官员谈一体化:圈地坐等升值
- 10京津冀协同发展之势带动保定北部房价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