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两会关键词之公平:让百姓感受身边的公正(2)

扫描到手机 全国楼市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发布日期:2014-01-12 17:35 字号:T|T

摘要: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一直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没有公平公正,很难谈得上分享现代化成果。

原声

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农村学生入学率低辍学率高,城市学生择校热,铸成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等级意识,并进而造成了社会阶层固化、贫富差距扩大、教师队伍不稳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和客观要求。

——— 民革河北省委提案摘录

现场

尊重教育规律有利教育公平

出镜人物:刘长锁 省政协常委,唐山一中校长

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今年两会上,有关教育均衡化的建议仍旧不少。

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问题,这些年政府做了很多努力。省政协常委刘长锁介绍,“取消择校,就近入学,把名校录取指标下分等等,改变一直在进行。”

然而,教育不公问题却始终存在,城乡教育结果的差距也似有扩大之势。据媒体报道,20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县级中学生比例占到50%左右,而现在只有1/7,农村生占重点大学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少。“我们总在呼吁教育公平,但是始终没能走出误区,”刘长锁认为,在推动教育均衡化方面虽然采取了一些手段,比如教育经费对薄弱学校倾斜,提高农村学校软硬件水平等等,但这些表面化的改变,无法彻底实现教育的公平。“教育的评判标准是导致教育不公的重要原因。”刘长锁毫不讳言教育的浮躁在冲击着校园,校长老师不是在办教育,是在办升学。如何去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升学率成了重要指标,这无形中就以“应试符号”界定了名校,结果必然导致所谓的名校好生源越来越扎堆,很多弱势学校逐渐被荒漠化,长此以往,只能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要实现教育的公平,首要的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刘长锁认为,教育不是给高一等学府输送人才,教育是使人快乐,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责任担当,如果能真正回归教育本身,教育公平更易实现。

原声

着力清除各种市场壁垒,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营造稳定、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

——— 政府工作报告摘录

现场

同等对待中小微企业

出镜人物:李赶顺 省政协委员,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

“对民营经济的定位不断在改变,过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是不可或缺的半壁江山,毫无疑问,民营经济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省政协委员李赶顺认为,相对民营经济的定位,它所享受的待遇并不匹配,各种困境、个别问题始终存在,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并未得到与大企业的同等对待。

如何清除各种市场壁垒,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政策环境首当其冲。李赶顺表示,各级政府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真正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目前,行政审批事项仍然环节多、层级多、效能低下,有些公务人员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办事拖沓、效率不高的问题仍较普遍。对此,李赶顺建议,应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投资体制、财税体制、社会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民建河北省委在大会发言中提到,小微企业的融资等难题是个世界性的话题,而我省小微企业在融资做实业的环境方面,难度不小。对此,民建河北省委提出建议,要用足国家财税政策,拓宽金融领域创新及融资渠道,做到“少取多扶”。“少取”,即集中在对小微企业减负,比如提高增值税征收门槛、减少各种收费等方面。“多扶”包括拿出部分财政资金作为小微企业扶持基金、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建立对小微企业扶持的服务平台等方面。

解决中小微企业问题,外促环境至关重要,但内强管理也必不可少。李赶顺坦言,客观地讲,不管政府采取多大的扶持力度,企业自身不能少了造血功能。

李赶顺认为,中小微企业经营者要变扁平思维为立体思维,提高小微企业管理兴业能力,找准主业方向,拓展融资途径,开拓营销渠道,积极吸引人才,提高自身产品研发能力,由此在市场的优胜劣汰中才更具竞争力。

责任编辑:马策 关键字:河北河北两会两会关键词两会关键词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