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借力京津冀 在全面对接中聚集崛起新能量

扫描到手机 保定新闻 来源:保定日报 发布日期:2015-07-02 09:23 字号:T|T

摘要:站上新起点,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机遇,我市以“开放、高端、创新、统筹、效率”为统领,聚焦聚力、积极作为,全力打造首都功能疏解的支撑点、京津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外资进入京津乃至北方市场的桥头堡。

站上新起点,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机遇,我市以“开放、高端、创新、统筹、效率”为统领,聚焦聚力、积极作为,全力打造首都功能疏解的支撑点、京津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外资进入京津乃至北方市场的桥头堡。

在路径上多方探索,实现精准高效合作

创新是事物演进的源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京津地区是中国最大的人才库。资料显示,京津竞争力分列全国的第3位、第7位。其中,北京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基地数量占全国的1/3,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的1/2,每年留学回国人才占全国的1/4。向京津借智,可为保定经济发展注入“酵母菌”。

京津地区也是高端发展的一个基地。北京中关村是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2万多家,滨海新区建有包括国家级在内的各类研发中心、工程中心近300家,拥有百余项代表行业制高点的关键技术,正在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领航区。借力京津,可为保定发展注入“生长素”。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下,我市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和布局,在城市体系、交通网络、名人互动、文化交融、产业共生等方面做文章,增强在京津冀乃至更广范围内的城市感染力。同时,着眼对接成效,多层面探索对接方法—— 

由“被动”向“互动”。市领导亲力亲为,带队到国家部委、京津有关部门,了解国家政策动态,介绍保定发展优势和规划设想。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市主要领导组织市发改委等部门,谋划承接首都功能疏解空间布局的具体方案,并及时向国家和省发改委汇报。北京市西城区、丰台区和北京中关村管委会领导率调研组多次来保定,了解我市产业布局和发展等情况。这几年,是双方接触频次最多时期。

既“互补”又“互利”。保定与京津对话,具有区位、交通等优势,产业基础好、承载能力强,具备较强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还确定环首都、环市区、环白洋淀三个功能疏解承接区,新谋划产业园17个,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园区达到34个。保定汽车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体系建设又与京津错位发展、重合度低,双方对接有利于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从“牵手”到“联姻”。我市着眼引进京津战略投资者,一批科技水平高、产学研体系完备的世界500强、大型央企来保设立研发机构或产业基地,通过“联姻”提高保定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同时,围绕提升企业与京津合作的研发层次,开展共建研发机构、共建技工贸一体化的经济实体等深层次合作。

各县(市、区)抢抓协同发展机遇,在服务软环境、政策扶持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白沟新城、涞水县、涞源县、高碑店市在为企业服务方面,部门全程领代办项目前期手续,实行一条龙服务。在政策扶持方面,根据企业投资情况,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最大优惠,为京津企业落地开启一路绿灯。

在对接上下功夫,促进产业高端发展

推动京津保政、产、学、研、用合作,是协同发展一个着眼点。

容城县现有服装企业920家,年生产能力4.5亿多件(套),从业人员7万余人。5月15日,北京服装学院保定白洋淀服装文化创意中心暨北京服装学院中小学学生装(校服)研究中心成果转化基地(保定)在容城县揭牌。由此,北京服装学院依托容城服装产业,使新技术、新理念得以产业化。容城县依托高校资源,大幅度地提高服装设计水平,推进服装产业由贴牌生产向自主品牌转变,由产量扩张向提升产品附加值转变。

2013年以来,容城县与北京服装学院已就共同举办中国·容城白洋淀国际服装文化节、设立北京服装学院大学生实习基地、开展服装博览会、服装产业人才培训等达成意见。容城县专门提供2000平方米的创意中心供北京服装学院免费使用。同时,容城县正加紧运作影视服装文化基地项目,筹建服装产业创新联盟,服装业发展迎来一片艳阳天。

不仅容城县如此。“千年药都”安国市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同建设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安国中药材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安国中药研究院、安国中药价格及期货交易研究中心等项目的“中药产业升级与协同创新基地”。

通过协同创新建立新产业体系,是协同发展的另一个着眼点。

去年以来,我市启动投资350亿元的涞源中美科技园项目,成为培育新兴产业的一个引爆点。6月16日,我市与中关村领创空间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签约,成为领创空间首批合作城市。此前,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迎来首批11家签约入驻单位,涵盖电力、金融、信息、投资、知识产权、新能源、环保等行业,这为保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新添一个个助燃点。

目前,我市已有20多家企业与中科院展开13项科技合作,实施的多为新产业项目。投资35亿元的中国航天涞水科技研发基地等一批科技创新型项目开工建设,通过产业的同构共生既让保定有了全新的产业,又带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承接上做文章,实现京津保共赢发展

保定的产业优势,增强了对京津产业转移的吸附力。

白沟新城是北方乃至全国重要的箱包、服饰生产、集散中心,周边还有容城服装、蠡县皮毛等产品集散地,已形成集箱包、服装、鞋帽、小商品等14个专业市场的大型综合商贸集群,年市场交易额近1000亿元。目前,白沟新城已有1500余家北京商户签订入驻协议。同时,中国实力型旅游企业——中铁旅业集团与白沟新城合作,打造品牌旅游路线,预计每年将带动10万人次到白沟新城旅游,带动两地商贸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认为:“白沟市场已经是一个硬件非常现代化的专业市场。现在大红门地区与白沟新城产业协作,为京津冀区域经济全面协同发展探索积累着经验。”

我市在承接首都功能外溢中,也为自身发展构筑新的支撑点。

高碑店新发地农产品物流园近期投入试运营。总投资54亿元,历经两年建设,这个物流园作为北京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功能疏解承接地和首都绿色食品供应保障基地,将与北京新发地市场遥相呼应,实现差异化经营。到5月底,物流园已签约商户7800多户。同样,解放军总医院投资53亿元的后勤保障基地项目落户涿州,建设集医疗领域高新技术研发、高端人才培养和康复度假于一体的公益性医疗卫生产业基地。

在承接中,京津更多中医药企业前来投资,知名医院扎堆前来合作。北京同仁堂集团与保定直隶国医馆签约,将在市区合建1所中医医院和1家制剂研究中心;市政府与凤凰医疗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此同时,我市医疗机构积极承接北京服务功能外溢,52家二级以上医院已与京津地区67家医院牵手。承接项目既有技术合作也有项目合作,其中市二医院与北京市口腔医院、中日友好医院连接成为技术协作医院,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

一项项合作既接“天”——本地产业与央企和世界500强企业联手,也接“地”——本地市场嫁接京津市场,不断建成便民利民新服务项目。

保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加力前行、疾步欢歌。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