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十条”后再降息 管理层“组合拳”保实体

扫描到手机 全国楼市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日期:2014-11-24 07:56 字号:T|T

摘要:近几个月以来,包括GDP增速、PMI在内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均处于阴跌之中,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与此同时,CPI和PPI持续低迷,使得降息既具备必要性又具备可能性。

近几个月以来,包括GDP增速、PMI在内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均处于阴跌之中,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与此同时,CPI和PPI持续低迷,使得降息既具备必要性又具备可能性。

不少专家指出,考虑到经济增长的低迷,以及通缩力量的明显抬头,下调基准利率的条件早已成熟。不过,近期政策信号一直都在坚持“定向宽松”的调子,并没有货币政策全面放松的迹象,因此,央行此次降息在情理之中但时点早于预期。

央行11月21日晚间宣布,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其政策目标是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突出问题。

事关企业融资方面问题,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多次涉及部署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相关措施。

宏源证券首席分析师、固定收益部副总裁范为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贷款利率的下调将有效降低企业贷款成本,利好于企业融资并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就业,以降低实体经济下滑的风险。

降低融资成本

据了解,在今年35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对于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关注不下于十次。

5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许多企业本身利润就收窄,融资成本却在升高,两头一挤,真的是雪上加霜啊!”

对此,在当天的常务会上,总理当场部署银监会牵头,对商业银行收费展开一次专项检查,取消不合理的利息外收费,尤其是“贷款绑定收费”,查处“贷转存”、“只收费不服务”等问题,多管齐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在7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又表示,“商业银行要想办法为小微企业、特别是新创业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服务。”

总理部署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包括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的不合理上升等十项有力措施。

9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总理强调,在财政为小微企业减税同时,还要加大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会议部署采取业务补助、增量业务奖励等措施,引导担保、金融和外贸综合服务等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鼓励大银行设立服务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推动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最近一次(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总理强调,过去几个月,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融资难、融资贵”在一些地区呈现缓解趋势,但仍然是突出问题。

对此,会议又提出了十项措施,包括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改进合意贷款管理;加快发展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支持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发展,推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改进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机制,防止信贷投放“喜大厌小”和不合理的高利率、高费用;支持跨境融资,让更多企业与全球低成本资金“牵手”等。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微博)认为,如果说前几日出台的国务院“融十条”是通过各种渠道放松流动性、增加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那么降息的核心作用在于推低社会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贵的问题。

“前者是数量型政策工具,后者则是价格型政策工具,无论是释放流动性还是降息对资本市场都是重大利好。”林采宜说。

“从分析目前把经济往下拉的负面因素来看,一个是产能过剩,另一个融资成本过高。”范为表示,从国务院层面来看,是切实希望降低融资成本,以防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我预计明年降息与降准还会出现。”

利于稳就业

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融资贵”已经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通畅的投融资途径,俨然成为小微企业跑上“快车道”的基础。

数据显示,9月一般贷款中执行下浮、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分别为8.31%和20.43%,较上月分别上升0.81个和1.63个百分点;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71.26%,比上月下降2.4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部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有所降低。

而从前三季度各地公布的就业数据来看,新增就业人数都较为乐观。

根据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上个月的说法,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82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这其中,小微企业作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发挥作用功不可没,譬如陕西省人社厅副厅长王晓驰介绍,今年陕西省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仍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共吸纳了半数以上的毕业生就业。

另外随着今年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全面推行,新生市场力量勃发,进一步保证了就业的良好实现,这也是为什么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反增的原因之一。

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748.24万户,同比增长13.85%,注册资本 (金)129.97万亿元,增长32.54%。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张占斌此前表示,小微企业加上个体工商户,在城镇就业中所占的比重大概在30%~40%,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大利器。“小微企业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可有效缓解我国一直以来较大的就业压力,对国民经济的助力作用突出。且相较于大型企业而言,小微企业覆盖面更广、对市场反应也更为灵活。”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小川说,“在我们国家整个企业组织结构中,小微企业占企业总量的比重达90%左右,而正是这些小小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年9月,浙江省温州市一外贸企业董事长王明(化名)曾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融资成本高成为其企业规模扩张的掣肘。他曾经非常想扩大企业规模,自行进行开发与运营,但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银行的高利息且贷款获取难度高使其暂时采用保守的经验方式“保住”企业。

“说得不好听,我们每年都在为银行打工,利息非常高。并且银行还收取各种贷款服务费用,加重了企业负担。”王明说。

目前降息将为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利好。范为表示,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之后,企业就会更加愿意去筹集资金,扩大企业规模再生产,这必然涉及就业岗位的增加,提升就业数,进一步释放企业活力。

提振经济

“三驾马车”表现乏力 央行降息促经济回升

中国经济增速今年出现持续回落,三季度经济增速仅7.2%,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均表现较乏力。而刚刚过去的10月份,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再次出现大幅回落,这一核心经济指标增速创历史新低,预示着中国经济仍在下行。

此次央行宣布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此后经济何时能企稳回升备受关注。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降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降息会影响股市,并进一步提振消费,且上市企业股权质押也大幅提升,增加企业自主投资。这次降息只是开始,后面还要看降息的连续性,总体看如果降息降准及时果断迅速,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在明年三季度企稳回升。”

11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经济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0616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5.9%,增速比1~9月回落0.2个百分点,年内首度探至16%以下。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166994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比1~9月回落0.4个百分点。

据了解,在工业投资领域,投资增速取决于盈利预期和成本,但目前大部分制造业的盈利预期在下降,尤其是今年以来,无论是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还是融资成本均在上升,抑制了企业的投资意愿,进一步给经济下行带来压力。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价格等都处在比较低的位置上,工业领域中也有比较明显的通缩,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适当推动通胀来进行反向调节,降息就是朝这个方向来运作。”

央行有关负责人在解读这次降息时表示,我国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但实体经济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比较突出。解决好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对于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央行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回升非常必要,央行通过此次降息可以向市场释放宽松信号,对市场心理预期进行积极引导,能有效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和风险成本,利好实体企业。

降息无疑会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但是企业能否扩大投资,还有融资之外的其他因素。喜投网董事长黄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一些行业仍处于产能严重过剩阶段,也就是说一些企业还处于去产能化过程中,因此降息对于这类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暂时影响不大。

在经济增速出现滑坡的背景下,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7%,较9月降0.3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的8%。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微博)表示,“产能过剩集中在重工业,庞大的信贷规模卷入其中,稳增长的预期保证了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不会出现大幅收缩,为维系存量产能和通过信贷展期来消化坏账创造了时间和空间,但延缓了产能去化。”

当前拖累经济的另一大主要原因是房地产。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达7722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4%,增速较1~9月回落0.1个百分点,已连续9个月持续回落。

今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放开限购等刺激政策,但是,房地产的调整仍在持续。但随着央行宣布降息,部分地区开始调整公积金存贷款利率。业内预计,这或进一步消化楼市库存,楼市有望回春;但也有专家认为,对楼市影响有限。

在基础投资领域,近一个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已批复多个投资项目,总额近万亿元,其中多数为铁路和机场项目。在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的背景下,国家层面寄望于通过扩大基建投资对冲房地产和工业投资的影响。业内预计,下半年随着中央主导的铁路公路、棚户区改造等工程逐渐落实到位,基本建设投资有望维持在2013年的水平。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