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篇:河北 减什么补什么(2)

扫描到手机 保定新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布日期:2014-08-15 08:01 字号:T|T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给三地带来巨大活力。图片从左到右依次为: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天津滨海新区欢乐的人们,北京科博会,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港。

天津 破什么立什么

天津必须找准位置。

一条城际高铁,把京津两地拉进了半小时交通圈,打通了环渤海地区的发展主轴。

一段海岸线,串起了唐山、秦皇岛、黄骅和天津4个亿吨超级大港,隆起一条沿海产业带。

既接又转,天津该争什么、不争什么?

从大飞机到大港口,天津搞的是大产业,有的是大格局、大智慧。

北方经济中心,只是自说自话?

中超联赛,每当京津德比,都异常火爆。

球场下,这两座世界上离得最近的国际大都市,似乎也总较着劲:都上汽车、都建空港、都搞金融……

面对北京的虹吸效应,天津曾经历过沉寂。如今,伴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鼓点,坐拥毗邻北京,实体经济、港口、政策先行先试等优势,天津“二次崛起”的梦想,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

8月6日,京津签署“1+5”合作协议。其中,在滨海新区“合作建设中国最大科技产业园”,备受关注。整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等政策优势,将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示范园区。

紧盯央企二级总部、大院大所、世界500强、国内知名民企,聚力权力减法,推进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天津发力,以新一轮的产业聚集打造新增长极,期待北方经济中心、现代制造中心、国际航运中心、金融创新运营中心实至名归。今年上半年,北京企业在天津的投资项目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3.5%。

“金融中心”,握手还是掰手腕?

天津的“钱袋子”藏在哪儿?

顺海河而下,河水蜿蜒流过于家堡,这个酷似“钱袋子”的U形半岛正在被天津打造为金融重镇,起步区明年可投入运营。

有金融雄心,却绕不开现实困惑:北京近在咫尺,一山能容二虎吗?法人金融机构全国第一,北京金融实力远超同侪。

金融中心的争与不争,就这样摆在京津双城面前。

“我们对自己有一个实事求是的定位:打造京津第二金融街。”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委会主任郑伟铭头脑冷静:不争存量金融,瞄准的是创新性金融机构、传统金融机构里的增量业务。

还没开街,聚集的金融机构已有不少:华夏人寿、天津农商行、中国金融租赁公司……

跃升为中国金融租赁业的中心之一,融资租赁合同额占全国1/4;海损理算、征信评级、保理担保等航运金融、金融服务业更是在全国迈出第一步……追梦,天津步履坚定。

“走了别人的路,让别人没路可走”?

经济发展阶段相近,河北“吃不饱”,天津则似乎“没吃够”。

天津、河北,都有一颗勃勃的“海洋之心”。640公里的海岸线,4个亿吨超级大港密集分布,津冀转身向海的发展热潮迭起,也引发产业同构化的忧虑。

还记得曹妃甸人的自豪:“从没有自然条件如此优越的深水良港!”也难忘他们的渴盼:“应加快曹妃甸产业布局与京津协调发展!”从港口建设到临港产业布局,津冀可谓竞争大于合作。

天津港、黄骅港的负责人坦陈,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引导四地产业合理布局,明确各港口定位,避免无序竞争。

“我们愿意疏解一部分运力,与周边港口分工合作,互补共赢。”天津已与河北签署合作备忘录,天津港发展重点转向集装箱业务和邮轮经济,将散杂货业务向周边港口分流。

“在渤海湾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单独依靠任何一方都有难度。”专家认为,不是同邻居竞争,而是和邻居抱成团,离开了区域发展谁都不能独善其身,“你挤占了别人的发展机会,最后你的发展也要受影响、付出代价。”

责任编辑:刘冰 关键字: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篇减什么补什么河北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