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改革面三大关口 经济转型须直面房地产泡沫(2)

扫描到手机 全国楼市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13-11-10 13:57 字号:T|T

摘要:环顾全球,世界经济格局正在深度调整,高速增长的中国列车也开始减速。全世界瞩目: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中国改革,将如何引领中国经济涉险滩、闯关隘,续写发展奇迹。

“中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已近20年,为什么成效不够显著?根源就在于体制性障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唯有推进市场化改革,方能为经济转型升级铺平道路。

尽管中央提出“不以GDP论英雄”,但不少地方领导口头上讲转变发展理念,实际上走的还是投资为主、追求GDP高增长的老路,喜快忧慢。

转不动的背后,还有现行土地、金融、财税、价格等机制不完善带来的诸多制约,地方政府缺乏自主财源、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难以成为经济主导力量,导致产业结构调整滞后。

发展与转型,宛如拉动中国经济腾飞的“双翼”,只有找到二者间的“黄金平衡点”,在发展中壮大经济稳住就业,在转型中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才能确保增速“换挡”期的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一系列举措宣示深化改革、加快经济转型的决心:全面审计地方政府债务、出台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改革“路线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鼓励科技创新……

“对中国来说,结构性的改革措施更像一剂苦口良药,暂时会带来一些痛苦,但有助于保持经济健康,避免今后可能的更大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任驻华首席代表阿尔弗雷德·席普克说。

目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动,成为中国打破体制机制壁垒的新突破。各界期待,十八届三中全会能释放更多财税、金融、土地、价格等体制机制改革动力,为中国经济升级转型保驾护航。

“政府与市场”关:划清相互的边界

青岛市高新区今年推出一项重要改革:原先管委会大包大揽的六大政府职能,如今“掐掉中间,只留两端”,将科技园区建设、融资、评估、运营四大环节交给市场,政府更多注重做好规划和服务。

“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青岛市高新区工委书记陈飞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尝试引入美国硅谷、清华科技园等产业平台,更多让市场发力。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