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加工厂变莲藕种植基地 保定找到环保致富路

扫描到手机 保定新闻 来源:燕赵都市报冀中版 发布日期:2013-05-06 07:33 字号:T|T

摘要:63岁的曹连斗老人所在的满城县东方顺村,原本是废旧塑料加工重点村,可自从2011年浅水莲藕项目引进该村后,很多农民像他一样,放弃多年的塑料加工,拿起了锄头。

小塑料加工“转道”浅水莲藕种植

一亩地年赚6万余元 村民纷纷拿起了锄头  

浅水莲藕示范园让“东方顺”变塞上江南      

夕阳下,63岁的曹连斗老人正在藕池里兴奋地刨着莲藕。曹连斗说,种植浅水莲藕省心省力,平时浇浇水就行,一亩地每年能赚6、7万元,比加工小塑料赚钱多了。他所在的满城县东方顺村,原本是废旧塑料加工重点村,可自从2011年浅水莲藕项目引进该村后,很多农民像他一样,放弃多年的塑料加工,拿起了锄头。  

种藕一亩地年赚6、7万    

在满城县方顺桥镇东方顺村的浅水莲藕示范园,曹连斗正用锄头,把一条条一米多长的莲藕,从地里刨出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用这句诗形容现在的东方顺村再形象不过,5月初正值莲藕的“立叶期”。    

曹连斗,在2012年,放弃了经营30余年的塑料加工,尝试种植浅水莲藕。    

曹连斗表示,加工小塑料,又脏又臭而且累人,辛苦一年也就剩下四五万元,种植浅水莲藕省心省力,平时浇浇水就行。一斤藕批发价3元钱,每亩地能年产莲藕两万多斤,这样算下来一亩地一年就赚了6、7万元钱。因此,村民们的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很多人像自己一样放弃塑料加工,重新拿起了锄头。    

东方顺村紧邻107国道,全村有369户村民,1700多亩耕地。一位村民用手指着村庄告诉记者,原来村子上空每天浓烟滚滚,现在已经看不到那种场景了,这都归功于浅水莲藕示范园。 该村2011年从山东引进了浅水莲藕技术,投资15万元,进行了占地3.5亩的首批引种试验。到收获季节,一共收获莲藕7万余斤,这使得该村不仅在当年就收回了成本,还净赚好几万元。  

建好藕池用十年以上    

浅水藕,就是藕和叶子都比较短小,适合在15到30厘米深的水层中种植的莲藕。    

在东方顺村浅水莲藕示范园,另一名莲藕种植户曹德,正倒栽莲藕。曹德原来也加工小塑料,2012年种植莲藕尝到甜头的他,今年彻底撂下了塑料加工。    

曹德向记者介绍说,浅水藕池是由水泥建成,池壁和池底都做了防渗处理,整个生长期只需要加三到四次水,既节约了水费,又节约了抽水所需要的电费。他还说,由于莲藕是喜肥的作物,种植在深水中,肥料容易流失;而种植在浅水池中,肥料都集中在池子里,可以高效利用;挖藕的时候,也不用下到池塘里,就像挖土豆、刨地瓜一样简单,一锄头下去,雪白的莲藕就挖出来了。    

谈话间,该村村支书焦庆生来到藕池边,他告诉记者,现在示范园内已经种植了62亩,今年还要扩大至500亩。短短一年能迅猛发展是因为,浅水藕种植条件低,只要是水泥地就可以;此外,浅水藕池一次投资,经久耐用,使用年限能达10年以上。     除此之外,已有40户群众完成了占地62亩的二期工程,今年10月,二期的40个藕池预计带来至少280万元收益。  

三期资金缺口大盼望政府帮扶    

在示范园最南端的一个藕池,一位村民正把挖出的一条条一两米长的莲藕,整齐地摆放在一起。    

该村民说,自己种植的莲藕面积,今年要扩大至2.5亩,莲藕不但给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受益,而且一到夏天莲花朵朵开,放眼望去,仿佛来到了白洋淀。  

“关掉一扇门,必须另开一扇门,只有让成千上万个经营户转产转业,才能确保小塑料加工不再死灰复燃。”方顺桥镇镇长李素说,东方顺村正谋划占地500亩的三期项目,并申请成立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以便吸纳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已有100多名村民前来报名,并与山东、山西等厂家签订购销合同。    

谈到三期项目,方顺桥镇党委书记刘永茂称,浅水莲藕项目虽然对老百姓是一个大好事,村民们参与性也非常高,但现在却遇到了一个瓶颈,那就是建藕池初期投资很大,一亩的藕池一次性需投资几万元。比如二期工程为了节省费用,池底用塑料膜做的防渗处理,如果做水泥处理可保证使用十几年,相反采用塑料膜,使用寿命就会大打折扣。    

刘永茂称,东方顺现在谋划的三期项目,资金缺口很大,希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多多扶持浅水莲藕这个朝阳产业,让广大村民尽快彻底脱离小塑料,走上绿色致富的道路。

责任编辑:李楠 关键字:洋垃圾莲藕加工小塑料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